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美丽古城家园共造 激活古城微细胞提升文化认同感
来源:泉州网 | 作者: 殷斯麒 黄颖颖 | 发布时间: 2018-04-24 | 18834 次浏览 | 分享到:

而制作墙绘也是小组成员们集体的创意。“我们联系了‘歪脖子系列泉州人’的作者,联系了不少热心人士在巷子里做墙绘,现在这面墙也成了网红墙,不少人前来打卡,感受浓浓的闽南风情。”城南地保队队长黄强说道。在交流过程中,青龙宫的主事提议以青龙宫为推力来加强社区营造。还有志愿者自发参与巡境夜志愿服务,共同感受保生大帝巡境的氛围,这就是社区营造带来的改变。

以点带面

关注环境提升也注重人的改变

在中期汇报的走访过程中,10支队伍纷纷展示团队与居民共建的成果:泉城淘井队选择通政社区,以“井”为线索,营造街区的“井”文化;沙砾留金团队提出了“微社区”的概念,还与居民一起疏通排水管道,提升居住环境;通政木偶队以木偶和街巷文化作为桥梁,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在这一个半月里,10支团队各出奇招,联合街巷社区居民共同开展“社区营造”工作。

“这些团队是一个个微小的细胞,‘社区营造’就是联合更多微小的细胞,组成鲜活的器官,最终让古城活力涌动。”社区营造竞赛评委、乡愁经济学堂社长林德福认为,泉州古城保护模式是3.0的“见人、见物、见生活”,而“社区营造”就是解决“见人”的问题。他认为,社区营造的精神本质是住在社区里的人对这方土地、这份文化的认同感,有了认同感才会去保护,才会将社区当成故乡去经营。

“泉州古城拥有最好的社区营造基础。泉州古城里各个年龄层的人口比较齐整,还未出现空心化现象。泉州还拥有悠久而包容的历史文化,很多年轻人关心文化,敢于也更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这些都为社区营造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林德福从事社区营造工作20余年,曾参与台湾、成都、厦门等多地的社区营造项目。在中期汇报过程中,有不少团队让他感到惊讶,比如溪亭社区的居民在社区营造小组的号召下,自发地修缮、整理房屋,甚至捐出自家家具,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联手改造社区公共空间。“一个半月时间就能做到这样,实在很不容易。”

中期汇报过后,10支团队将继续完善行动计划,最终将选出5支队伍,给予资金开展“社区营造”示范点建设。最终竞赛的评判标准包括:能否带动居民自发参与,促进居民与团队、居民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加居民对社区环境及社区文化的认同感,计划的可持续性与可行性,能否以点带面向外推广,扩散到其他社区等。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