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千年古刹 资国寺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 2018-06-04 | 20590 次浏览 | 分享到:
    资国寺位于福鼎市东南郊,距城五公里的莲蜂山上,建于唐咸通元年( 860 ),为闽东千年古刹,也是福鼎市原六大寺之一。现总体面积 1000多亩,常住僧众近200人。寺为唐冠庄叶庞兄弟所建,并施舍周围所有山场。宋大全祖师重兴,相传有九井十三墩,为鼎盛时期。明重建法堂,明中期本邑玉塘夏姓一支系施白金一百两助建大雄宝殿。清乾隆年间,重修祖师殿。光绪十六年( 1890 ),兴建伽蓝殿。





民国时期的资国寺山门

    资国寺现尚遗有唐井、宋泉,宋明时代法堂基石,千年铁树、清代柏树,枝叶正茂,历代高僧、名家题咏,至今犹存,见证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兴衰。宋明时代法堂基石、梁、柱古建筑至今犹存。千年铁树、明代桂树、清代柏树、槐树、枝叶尚茂。 1991 年,新加坡广化寺学航法师赠送一尊缅甸汗白玉释迦牟尼佛坐像。 1992 年,泰国居士陈晋环恭奉一尊泰国皇家工艺精品释迦佛铜像。

资国寺旧山门
   资国寺历来与名人高僧有缘,清代宰相孙将鸣为寺题咏“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状元王寿彭咏题“清香满室佛入定,明月出海天为高”;近代高僧园瑛老法师为寺题写“无法向人说,将心与汝安”。清末著名高僧谛闲大师,前来福鼎募缘。住锡该寺设学讲经,是为资国寺办学之开端。民国十三年间寺内开设塾堂,招收桐山等地蒙童,聘请浙江省泰顺县人、清末秀才庄子童。本邑翁江柳碧江、白琳秀才昌欣等社会名流授业。圣训法师致力于兴教育才。 1992 年,寺内开设“闽东佛学苑”。

   资国寺大雄宝殿佛堂  大殿两边供奉十八罗汉,三世佛正背面供奉三千佛,两旁分别是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四大菩萨高3.8米,十八罗汉高2.2米,材料选用传统工艺漆器脱胎、仿唐极彩、矿物质颜料,特点是色彩饱和度高,不易褪色,彰显佛像的庄严、大气、浑厚和华贵。

   据清版《庐陵县志》“周必大游记”中载:“唐大历中(公元766-779)有曰法登(和尚)者来隐此。当地人以龙须山林田宅施之,故号龙须山。”这不仅使我们得知龙须山得名的来由,而且可知龙须山早有名气,山是高人隐居之所。该县志中还载:“资国院(寺)在平安乡(今梅塘乡的故称)龙须山麓。唐昭宗时(公元889-903)敕建。明朝嘉靖间(公元1522-1566)废。国朝(清朝)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眉庵秀禅师(清初高僧、净居寺方丈)重建。十六年(公元1657)火焚。十七年(公元1658)复建。

资国寺延生桥
   康熙二年癸卯(公元1663)僧开一复构塔院及法堂。”这里清楚地记录了资国寺的建置沿革。从现存残垣断壁来看,其建筑规模有净居寺2-3倍之大。据当地老人回忆和指点,在资国寺东西二侧有2处塔林(和尚归真之塔),其数量不下500座之多。可惜在解放后都被拆作水库、牛栏。可见资国寺是唐代至民国时代吉安地区的一处佛教大丛林。1949年以后,由于住寺僧人锐减,寺内香火渐息,从此没有僧人管理庙宇房舍,成了农民堆草拴牛的场所,至使大殿、法堂等逐渐圮毁,只剩下地藏殿及部分僧舍、斋堂。

    资国寺大殿中巨大的香樟佛像  资国寺大雄宝殿木雕三宝佛像,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方文桃先生的力作。精心挑选香樟木雕刻的横三世佛,即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三宝佛总高11.36米。(其中:佛身高6米,莲花、金刚座高2.80米)佛身贴金选用南京金陵厂一级金箔。
    资国寺总平面布局分为五大平台,由低至高,占地160余亩,取我国唐代传统建筑风格设计,多进院落顺应地势,有机相连,中轴线建筑层叠而上,上下落差达35米,气势雄伟。其中,山门分为前后两进,后山门为民国28年重建,保留了民国年代的建筑风格。

资国寺山门前盛开的梅花
   前后山门之间,是放生池、盆景园、滴水观音等人文景观,88座佛塔环绕池旁,与水天交相映衬。迎面是正在修建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西侧为综合弘法大楼,东侧为伽蓝殿、弥陀村、云水堂和正在修建的五观堂,后侧则是典藏佛门经典及法宝的法堂,法堂后面,则是尚待重修的万塔楼和普门观音塔。

 资国寺圣训长老纪念塔

资国寺再上亭

资国寺放生池

资国寺福寿园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