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漳州木偶头雕刻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 2018-01-25 | 38083 次浏览 | 分享到:

通过对徐竹初传统木偶雕刻的抢救和保护,使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传授至海内外,使木偶雕刻艺术得到传承,并促进对台文化交流。漳州徐竹初传统木偶雕刻是中国木偶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他以其悠久的历史,特殊的祖传工艺,丰富而精美的性格化造型享誉世界,分布在厦、漳、泉以及周边地区。

漳州木偶头雕刻艺人徐年松。其造像偏重写实,稍带夸张,生活气息浓郁。如"白须老生",脸形多用 "国"字型,写真为主,突出眉骨和下巴,眉毛松长,前额和眉梢的皱纹刻划细致,形象生动。"文武生"和"文武旦"为其代表作,其特点是写实,五官俊秀、容貌丰腴、色调柔和,解剖关系处理得当,比例准确。百余种头像,神态各异,各有特色,形成"北派"的艺术风格。

1955年,漳州工艺社成立,徐年松负责培养新一代雕刻艺人。其子徐竹初,曾有三件木偶雕刻作品参加全国少年儿童科技和工艺作品展览会,评为特等奖。 1961年,省文化厅和轻工厅评定徐竹初为木偶头雕刻艺人。1962年,徐年松进入漳州木偶剧团专职从事木偶设计雕刻,他创作的《闺文旦》、《文武生》被评为全国优秀奖。1964年,获《木偶舞台设计》特等奖。1987年10月,在香港举办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展。他还为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培养一批木偶雕刻人才。

闽南地区的木偶戏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木偶头的造型艺术也因之而获得了一个深厚的发展基础。木偶头雕刻艺术与传统戏曲之间形成了生死相依的关系。在戏曲演出普遍衰落的形势下,木偶头雕刻技艺的传承也遇到了难题:如果固守戏曲舞台,木偶头雕刻只能随戏曲一起走向沉寂;如果离开戏曲舞台,木偶头雕刻只能成为单纯的观赏品,其传统技艺中许多活态的文化就会丢失。目前,漳州木偶头雕刻就面临着这种境遇,需要有关方面加以关注。

正面临"绝迹"的危险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漳州的木偶雕刻一直沿袭传男不传女的传承古制。而到了当代,老艺人的后代大多不愿学木偶雕刻,因为这项技艺费时费力经济上却没有好的收益,许多老艺人只得改行。这一民族瑰宝因后继无人正面临"绝迹"的危险。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