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悠然笔架山》是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政府编纂的本土诗集,由退休的特级教师张庆辉主编,遴选了三十五位诗友两百多首诗词。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厦门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陈支平教授题写书名。一个乡镇在当下竟能涌现如此之多的诗友与诗作,是一种值得褒扬和探究的文化现象。在此,转发泉州市作协副主席陈华发所作的序言,探析涂岭的“诗意乡愁”。
四邑交界之涂岭,古有驿道贯境。自古名流显宦、大师鸿儒往来流连,留下数不清的诗词文章与传说佳话,留下了“浓得化不开”的人文气息……这片临溪山乡的先辈俊杰,也从驿道出发,通省会,上京都,走四方,搏击人生梦想。从这里走出去的诗人谢履,一首《泉南歌》传芳千古。泉人论及海丝,莫不引述其名句“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
中国是诗的国度,山水田园弥漫着诗人游赏的踪迹和吟咏的佳句。在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当下时光,一些坐拥绝佳景致、深蕴文化内涵的村镇却与“悠然”传统渐行渐远。涂岭镇政府组织编纂这册《悠然笔架山》,拾掇遗落在城镇与田园里的诗意,实为难得的文化探索。虽然这是该镇第一部诗集,虽然体量还不算丰厚,毕竟,“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在一些乡镇仍在反复探讨如何更好“文旅融合”,更好营造“诗意乡愁”时,涂岭再次迈出一步踏实的韵脚。
特级教师张庆辉先生,自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岗位荣休后,返归巍峨笔架山下红色故里,召集文朋诗友成立“三行诗社”。诗社虽依托镇老协会,却辐射中、青、少,影响甚广。庆辉老先生交游广,人缘好,被诗友昵称“老张哥”。老张哥创作风劲势酣,新诗旧诗、古风律诗、长赋短词,无不涉及;其学识广博,古人吟咏涂岭之篇章,更是如数家珍。由其主编《悠然笔架山》,实是不二人选。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可以兴,则能在情感涌动中获得审美享受;可以观,则可形象深刻认识事物;可以群,则能团结人、教化人;而可以怨,则可评价与针砭社会现象。孔子此语,乃对诗歌之社会作用的最高赞扬。
《悠然笔架山》无疑赋予读者丰富的审美、认识、教化、评判意象。“苍山烟霞抹,深涧影松斜”(张少江《半岭探亲后登笔架山》)观山阅水,清幽殊绝;“笔架神驰,文昌毓俊秀,揽星摘月。黄花依旧,秉初心志超越”(张庆辉《念奴娇·魁星楼》)登临凭吊,豪情激荡;“古寨云烟赤子魂,英雄不论出何门”(出武祥《陈平山陵园》)叩响史迹,激励后昆;“浑身尽是风霜史,乐居方寸度春秋”(何秀英《盆景》)俗中见雅,浅中寓深;“大坝丰碑,犹诉众功名。古镇倾城皆砥砺,需放眼,渐峥嵘”(朱志卿《江城子·泗水感怀》)抚碑展望,满目葱茏;“世上风雷能抵御,民间忧乐可思量”(张炳明《玉笏朝天》)忧悯透纸,哲思浮动……
《悠然笔架山》遴选了三十五位诗友两百多首诗词,分门别类编排十六章,加之彩图丰茂,书法并秀,景色、诗香、艺味全矣。在别致的装帧、精致的版面背后,隐然可见编者伏案修裁的心力和功力。
诚然,入门容易登堂难,律诗、绝句、曲词创作犹其难,其中平仄、押韵、用典、赋比兴、起承转合各有讲究。以此而论,书中诗作稍显参差。然而,一个乡镇在当下竟能涌现如此之多的诗友与诗作,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褒扬和探究的文化现象。“三行诗社”以如此阵容开场,日后之锦绣文章岂可小觑!
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信哉!《悠然笔架山》诸多诗词犹如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折射民众心声,透视时代美德。以此观照,小诗不小,编者之良苦用心跃然纸上。(陈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