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我始终牢记:我是一个兵,不忘“我为祖国守蓝天”的初心。我和我的战友是前世有缘,今生有情;在共同战斗和生活的峥嵘岁月里,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成了生死之交的战友,成了相互可信赖可托付的好兄弟。
离开部队几十年了,当年的风华少年早已两鬓苍白,青春不在;有几十年的离别,就有几十年的思念,当我们有生之年,能有幸再重逢时,彼此立正,敬礼!握着对方依旧孔武有力的双手,依然是那么的亲密无间,那么的战友情深,那么的热血沸腾。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中苏意识形态的严重分歧,造成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单方撕毁与我国合作的相关协议,撤走专家,终止一切援助,并陈兵百万于边境,剑拔弩张。与此同时,南方诸国蠢蠢欲动,准备对我国实施南北合围夹击;国内正值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全国性的民众饥荒严重,内忧外患。为防止外敌入侵,党中央决定迅速更新部队装备,征招在校高二和大专即将毕业的学生入伍,尽快掌握新式武器的应用,以备国家不时之需。
1961年,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上高二的我,和同学们响应国家号召,一起终止了未完成的高中学业,应征入伍。国家有难,匹夫有责。8月,我在上海江湾机场新兵训练营,参加了入伍教育集训;9月,被选送空军武汉雷达学校进行雷达操纵员培训,任第十三中队2区队4班班长,从此我和雷达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日夜不停地学习演练,力争能在较短时间内从一个学生兵成为一名合格的雷达战士;我们利用手中的现代化雷达装备,在驻防区布下了一道道捕捉空中飞贼的恢恢天网。
那时,台海局势极为紧张,蒋介石集团企图利用大陆出现的暂时困难和不利的国际环境,组织军事反攻,实现其“光复大陆”的野心;美国为布局全球战略,也一直密切注视着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千方百计地阻止中国拥有核武器。于是,美国出钱提供飞机,蒋介石出人提供兵力,联合对我国大陆沿海地区的战略要地和大西北原子弹研发基地进行频繁的侦察活动,尽可能地收集情报。
1962年7月,我从空军武汉雷达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南京空军青峰山雷达站服役,也正是台湾海峽上空战云密布,处于侦察和反侦察斗争最频繁、最激烈的时期。台湾空军的美制高空侦察机U—2和低空侦察机P—2V,分别在白天、黑夜对祖国大陆战略纵深和战略要地进行轮翻侦察袭扰,我方的所有雷达兵和防空作战部队均处于高度战备状态。
我在青峰山连队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和紧张严格训练,在空情保障中,较好地掌握了对目标的搜索、发现、跟踪和快速播报的技能,被连队批准加入了作战“一号班”,获得重要空情和敌情上机操作的机会。
白天我们要隨时做好开机搜索、跟踪台湾出动的高空侦察机U-2准备,夜间须时刻准备开机捕捉台湾窜入我战略要地的低空侦察机P-2V。一旦发现敌机企图窜入我防区进行侦查或穿越我防区时,我们将全力进行搜索、发现、跟踪入侵的空中目标,迅速将目标在空中不断变化的坐标上报给作战指挥部,并引导我航空兵歼击机升空拦截;我们的情报同时通过指挥所,为高炮和导弹部队迅速抓捕敌机,准确实施对敌机攻击提供可靠依据。
国民党空军使用的低空美制侦察机P-2V,是由美军轰炸机改装而成。飞机可在一万一千米到三百米之间的高度飞行;机上配备当时最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有报警雷达和干扰信号源;它在空中的续航时间可达15个小时,被称为空中蛟龙或空中实验室,机上工作人员达15人之多;它能在夜间超低空飞行,通过电子照相设备将我军地面的设防情况拍摄得一清二楚,又能在干扰、机动的飞行中有效地摆脱我方的拦截和追踪。
我方当时没有先进电子跟踪设备,夜间需靠投照明弹进行目视攻击,击中目标难度很大。敌机入侵时,我们雷达情报要同时提供敌机、我方照明机和攻击机在空中不断变化的三架飞机的三维坐标数据,稍有差池,就会让敌机在干扰中逃遁。虽然敌我飞机性能差距十分悬殊,但我们雷达兵部队、航空兵部队、高炮部队和导弹部队,在上级“海底捞针” 的作战组织指挥下,成功击落了4架P-2V机,使敌人损失惨重,在1964年7月后该类飞机再不敢来大陆侦察活动。
回首在青峰山艰苦战斗的岁月,记忆犹新。那时,潜伏的美蒋敌特活动猖獗,他们不时也会光顾雷达站。我们严守在荒山野岭上的漆黑夜晚战斗值班,保障空情;也在烈日下、或寒风中、或暴雨里站岗放哨,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改善伙食,战友们轮着下地播种耕作,那段时光永生难忘。
1963年我被评为连队唯一的“雷锋式好战士”,同时被任命为“1号班班长”(连队的作战班子),我带领的班始终保持着“四好标兵班”的荣誉,倍受连队器重。
敌高空侦察机U-2频繁对我战略要地和大西北进行侦察活动,为了“捕猎”高空飞贼,我和我的作战团队于1964年初,由南京青峰山转移到安徽的“下马坑”建站设防,负责空军航空兵歼-7部队作战训练中的情报保障任务。新组建的歼-7航空师担任着升空作战的值班任务,为了飞行员尽快熟悉飞机性能,掌握升空拦截敌机的技术和战术,他们的飞行计划排的满满的,我们也得随飞行而加班加点开机。
我们设防的下马坑位于安徽地域的长江边,是大跃进时期土法上马的一个炼钢厂,由于矿石品位低,大炼钢铁的阵风过后,这矿区也就下马,留下了一口口注满水的矿井,当地百姓称此为“下马坑”。这里地势平坦开阔,雷达电磁波形成的盲区较少,离航空兵部队驻地近,便于和作战部队协调配合,很适宜建雷达站,还可利用原有矿区废弃的住宅和食堂等生活设施。
地处长江边上,湿度大,春天梅雨季节,有不停的暴风骤雨伴随着电闪雷鸣,远远袭来的滚雷,随时就在你的跟前或身后炸响,燃起熊熊火球令人胆战心惊;夏天的雷达车箱内达50多度高温,我们汗流浃背地紧盯荧光屏,为飞行部队保驾护航;夜晚蚊虫漫天飞舞,我们捂紧被子,满头大汗地睡去,又会在半夜被蚊子吵醒;冬天寒风刺骨,我和战友裹着军大衣浑身颤抖地在基站全力搜索、传递着空中情报;荒郊野外,无数个漆黑的不眠之夜,我们在一级战备的夜空中闪烁着亮光,犹如俯视天地的繁星,默默地捍卫着祖国的天平地安。
美制台湾高空侦察机U-2,隶属台湾黑猫中队。该机最大飞行高度达二万七千多米,在空中平飞一般在二万到二万三千米高度。机上配有先进的照相设备,能在空中飞行达9个小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空侦察机。我军航空兵配置的是歼-7战机,高空作战性能在当时苏式战机中是最好的,其飞行高度达一万八千多米,打开加力可爬升到2万米以上的高空,是我航空兵部队用于拦截敌高空侦察机U-2的唯一机种。但遗憾的是,由于歼-7机的性能限制,爬升到2万米改平攻击敌机时,留给飞行员只有4~5分钟的攻击时间。此时敌机的雷达早就看清了我机的所处位置,提前采取措施摆脱了拦截,所以歼-7战机在与敌高空侦察机U-2的较量中很难取胜。
我和战友在南京军区的青峰山和下马坑一起战斗了五年多,因我防区的航空力量与敌方悬殊,多次激战交锋中,虽没能击落敌机,但在雷达准确的情报引导下,紧跟敌机实施攻击的战法,也使敌人有随时被击落的危险;其间,我军设伏的防空部队利用各雷达网点提供的空中精准情报,击落美制高空侦察机U—2五架,给美蒋予重创,创造了我地面防空部队击落该机的世界第一战绩。
1966年随着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为加强西北地区的空中防务,加快该区雷达网建设,我奉命带着南京军区空军原雷达团下马坑连队的部分干部战士,携国产引导雷达调入兰州军区空军雷达兵部队,在陕西关中的黄土高坡上组建了黄土原引导雷达站,有力保障了当地航空兵轰炸师的作战训练。
哪里需要到哪里,哪里需要哪安家。在这战斗的三年中,我们经受了黄土高坡干旱缺水的考验;面对漫漫荒野,我们进南山砍竹,下渭河挖沙,去工厂拉砖瓦,驻工地当小工,用仅有的三万元营建资金盖起了可容纳百人居住的砖混结构新营房;在这里,我们开荒,用洗刷后的积水种瓜种菜,自已动手丰衣足食;在这里,我们没有白天黑夜地开机,为航空部队的训练和作战提供准确的空中情报。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
1969年苏联边防军入侵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为加强中蒙地区的空中防务,年底我奉命带领兰州军区空军雷达兵团的部分官兵,抵达宁夏贺兰山集结,组建该地区的第一个引导雷达站,日夜旋转的天线,在中蒙边界筑起了一道坚强的空中防线。
为了守护祖国蓝天,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在此相遇、相识、相知,这六年我们抵御了大西北的风沙严寒,承受了连队初建阶段的浴血奋战;我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离不弃,相互陪伴,相互鼓励;我们齐心协力风雨同舟,将连队建成了全团官兵向往的地方。
我在宁夏雷达连任连长的五年多,我的连在全团23个连队中年年被授予“四好标兵连”。我连为团部和兄弟部队输送出了大批技术人才和军事干部,后来转业到地方的战友,绝大多数人也都成了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
随着我国的强大崛起,现代化国防工业体系的建成,我国的雷达监测技术已处于世界一流水平。雷达电波全方位覆盖了祖国的天空、大地和河海疆域,这张无形立体的电波网罩着神州大地的安全,守护着我们的美好家园。
峥嵘岁月刻骨铭心,悠悠往事,流水匆匆。几十年过去了,我的战友有些早已不在了,还健在的我们也垂垂老矣,但我们依然像当年一样,热爱着中华的每一寸土地,热爱着祖国的高远蓝天。(荒野 庄振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