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尚存的有同治年间兴建的宅第2座,光绪年间兴建的宅等13座、蔡氏宗祠1座,宣统年间兴建的书房1座,计大小房间近400间。其布局分五行排列,每列二至四座不等。每座一至三进不等,左右或单边建有护厝。东侧附建有一组书轩、梳妆阁、醉经堂等建筑。除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的最大一座,是地处西端,且为坐西朝东外,其余各座皆坐北朝南。其中兴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一座为其自用宅第。在座与座之间前后相距10米左右,铺砌石埕相连,埕边凿水井1口,辅以井台,颇具匠心;左右两侧又各有2米宽的石路相隔,笔直贯穿。
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燕尾脊,红墙红瓦,穿斗式木构架,间有少量抬梁穿斗式,大多为三进、面阔五开间,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在山墙、门框、檐口、梁架、廊壁、隔扇、窗棂、栏杆、柱础、地袱等,到处饰有以人物故事、祥禽瑞兽、山水花树、水浪奇石等为题材的木雕、石雕、砖雕和灰塑、陶塑,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四处墙壁、门堵上的绘画,工笔、写意、水墨,争奇斗艳,情趣盎然;随处可见的题辞,篆、隶、行、楷、草,一应俱全,从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到举人,不乏名家手笔。整个建筑群显得十分井然有序,气派恢宏,既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建筑和雕、塑艺术,又生动反映了受佛教、伊斯兰教文化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之影响,是福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