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主要演奏乐器为长膜笛,是清代中叶传入福建的乱弹与当地民间戏曲融合形成的一种传统地方戏曲声腔剧种之一,曾流行于闽北、闽中及闽东等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代表清代乱弹声腔的珍稀剧种。乱弹进入福建后产生了上路班、下路班、北路班、南路班等戏班,其中以北路班最为强盛,其他各路戏班相继解散后,北路班仍活跃在闽东北一带,北路戏即由此而得名。
2006年,福建省寿宁县申报寿宁北路戏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寿宁北路戏的唱腔除极少数具有高腔曲牌体特征外,大多数均属板腔体,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行腔顺畅,带有叙事性的表现特征。其道白、唱腔均使用普通话,这已成为北路戏的一个突出特色。在数百年的演出活动中,北路戏总结出一套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的表演形式,不管什么脚色行当,都以手、眼、身、法、步等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推动剧情进展,这种对形体动作的强化和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与唱腔紧密结合在一起,唱与做高度和谐,形成许多且歌且舞、兼文兼武的表演艺术形式,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
寿宁北路戏唱腔介于联曲体与板腔体之间,以板腔体为主,以平板正、反调为其基本唱腔,多数是上、下两个乐句的形式。唱腔节奏多变,尤其是以后半拍起音的音乐穿插在乐句中和大音程跳进等的变化,使曲调活泼奔放,优美动听。唱腔可分为三类:一是平板正调和平板反调。平板正调有头万、二万、三万(一作"反头犯"、"反二犯"、"反三犯")以及"老拨子"、"秦腔"、"梆子"(后两种为吹腔),均为横哨戏中常用的基本调。头万为平板,二万为慢板,三万为散板或柳丝紧板。反调如反二万与二万,只在开头乐句上有正反调的旋律,无调性上的变化关系。二是叠牌。此类曲牌旋律平易畅,有如说白,是一套由简入繁的同一音调不同节奏的分曲体。如 [三字叠]、[五字叠]、[六字叠]、[七字叠]、[十字叠]、[急叠]、[温州叠]、[卜子叠]、[广东叠] 等,较带沉思抒情特点,不似其他同类曲牌风趣活跃。三是小调曲牌。如 [溪江调]、[小补缸]、[小桃红]、[葡萄架]、[走广东]、[茉莉花]、[广明灯]、[游花船]、[平和调]、[步步娇]、[男辞]、[女辞]、[踢球花腔]、[小上纹]、[乌盆计调] 等。这些曲牌大多自其他剧种和民间小戏吸收,有的还来自某些流行剧目如 [乌盆计调],是《乌盆计》中的专曲。 此类曲调格调较杂,一般只作为"插曲"运用。此外,板式有导板,摇板和头万散板,以及演皮黄戏时所用的回龙,原板,散板等。这些曲调后来都成为北路戏的辅助音乐曲调。如[三字叠]、[五字叠]、[六字叠]、[七字叠]、[十字叠]、[急叠]、[温州叠]、[卜子叠]、[广东叠]等,较带沉思抒情特点,不似其他同类曲牌风趣活跃。三是小调曲牌。如[溪江调]、[小补缸]、[小桃红]、[葡萄架]、[走广东]、[茉莉花]、[广明灯]、[游花船]、[平和调]、[步步娇]、[男辞]、[女辞]、[踢球花腔]、[小上纹]、[乌盆计调]等。 这些曲牌大多自其他剧种和民间小戏吸收,有的还来自某些流行剧目如[乌盆计调],是《乌盆计》中的专曲。 此类曲调格调较杂,一般只作为"插曲"运用。此外,板式有导板、摇板和头万散板,以及演皮黄戏时所用的回龙、原板、散板等。这些曲调后来都成为北路戏的辅助音乐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