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四 洋灰楼现状(近景)
树新风:观念转变风气正,孝悌同乐老少传
埕边村作为一个华侨村,在上世纪80年代生活较为富足,不少家庭在操办红白喜事时,喜欢人多、热闹,遇上丧事,要请上5-8支乐队,看似风光,实为铺张。后来埕边村老人协会成员觉得,与其死后铺张,不如生前厚养。于是,老人们积极配合新时代村规民约,倡议简办丧事,乐队缩减为3支,不发雨伞和香烟,也不搞宴席。此后,为了节省村民的开支,老年人协会和村委会还组织成立了军鼓队和腰鼓队,并购置统一的服装和设备,让其为全村红白喜事提供无偿服务,在无形中丰富了村里中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有部分村民把丧事省下的钱捐给老人协会,用于公共场所建设或者扶贫助学,形成了助力乡村发展良性循环过程。
埕边村长期致力于布置党员风采、党建品牌、法治宣传、村规民约等宣传栏,打造成一条特色党建文化长廊。在文化广场周边环绕着村委会、室内运动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供乡村基层治理和老少两代活动的公共设施。这里也连续多年举办全镇老年广场舞邀请赛,以及市级老年篮球邀请赛、排球邀请赛等,元宵节期间,还举办名震周边乡镇的游园活动,猜灯谜、跳火群,好不热闹。文化广场得到充分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尤其在埕边村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里,电脑室、阅览室、南音室等一应俱全。埕边小学校长高志良告诉我们,依托活动中心,青少年可以在节假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中心专门聘请了本村的民间非遗传承剪纸大师杨民兴及民间艺人陈培良、高玉书等担任南音、民间曲艺等教学工作,开展特色剪纸、南音传承教学。此外埕边村还充分利用本村的2个室内多功能体育馆和篮球馆,开展篮球培训和羽毛球兴趣班,吸引许多青少年参加学习锻炼。
图五 在高志良老师的引导下参观农家书屋
图六 活动中心收纳展示的南音乐器与剪纸作品
文化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在以农民为核心,真正实现以文化人的同时,还需以产业为方法,真正实现以文兴业。乡村振兴专委会成员通过一路的走访,对埕边村的人文历史和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面付出的努力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与埕边村书记的座谈中,更加关心通过产业发展以文兴业促进埕边村的发展,也期待未来在中草药种植等观光农业合作项目,乡村振兴馆、华侨史馆、家风家训馆等场馆规划建设,通过加强番仔楼和非古民居的修缮与保护,以双灵信俗、华侨番仔楼、红色传承为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多方面产业加强和埕边村的联动合作,以求更好地发挥自身所长,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更大文化动能。
2024-10-30
2024-10-28
2024-10-28
2024-01-19
2023-12-14
2023-12-14
2023-06-27
2024-10-14
2024-10-09
2024-07-24
2024-07-11
2024-06-03
2024-10-30
2024-10-20
2024-10-11
2024-09-24
2024-07-08
2024-03-18
版权所有 © 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www.fjcv.org)
志愿热线:0595-28881828 E-mail:fjcv66@126.com 闽ICP备17015848号-1
法律顾问:北京恒都(泉州)律师事务所主任 陈鸿才 | 广东华商(泉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李文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