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
泉州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晚年长住和圆寂之地。这里的名胜寺院、山野林泉,留下许多大师的遗迹,因此吸引了众多景仰者前来寻踪凭吊。
今年是弘一法师出家100周年,天津、杭州、泉州等地都在举办纪念活动,追思弘一法师的弘法精神与人格情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一段跨越两岸的故事——来自台湾东南科技大学的董事陈应琮女士,一位非常景仰弘一法师的学者的泉州之行。
相识皆因缘。2010年元宵节期间,应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少川先生之邀,陈应琮女士随团来到泉州参加文化交流活动。2009年初,第五届闽南文化研讨会如期在台北举行。何少川会长率领数十人的专家学者入岛参会,受到台湾“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黄清源先生的热烈欢迎与款待。时隔一年,泉州举办闽南文化节,黄清源先生欣然率团与会,陈应琮女士就是随团来访的学者之一。礼尚往来,何少川会长特地设宴表示答谢。早在2003年,我担任泉州市政协副秘书长时,曾受命与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合作,负责在泉州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的具体事项,因此此次有幸应邀作陪,与各位新朋老友欢叙。
经过黄清源先生和龚书绵女士的介绍,我在席间结识了陈应琮女士。她是福州人,递给我的名片显示多种身份:美国加州管理科技大学校长、台湾东南科技大学教育董事、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教育董事……
当我向陈女士敬酒时,她告诉我,她在台北参加了一个弘一法师音乐作品歌唱班,平时对大师就十分景仰,这次有机会来泉州,更感到亲切。虽然主办方已经安排了闽南文化一日游参观线路,但她还想重点看看弘一法师的史迹,请我推荐就近的几处。
我因长年与一些弘一法师的研究者接触,有点知识储备,见问即说,泉州市区的弘一法师史迹,有几处值得去看看。一处是开元寺,大门口悬挂的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是朱文公撰联,弘一法师手书的。开元寺里面设有弘一法师纪念馆。一处是晚晴室,弘一法师在这里圆寂。一处是承天寺,这里是弘一法师的化身处,还有一处是清源山,建有弘一法师舍利塔,山石还镌刻他手书的临终遗言:悲欣交集……
泉州开元寺弘一法师纪念馆
泉州清源山弘一法师坐像
听了我一连串的介绍,陈女士的兴趣更浓了,随即问:“王先生,我后天有点时间,如果我想看看弘一法师这些史迹,该怎么办?”
我迟疑着未答。早些时候,我已同市社科联、海交馆一道,策划于后天上午举办一场学术讲座,邀请同是来参加闽南文化节的台湾学者汤锦台先生主讲,我负责全程陪同。显然,此时我难以分身陪同陈女士了,但不能就此让客人扫兴,我得认真思考思考。于是我告诉她,待我联系妥当再回复。
午宴结束后,送客人回到下榻的航空酒店,我顾不得午休,坐在大堂的沙发上,飞快地琢磨着。
我不清楚泉州有否专业化的旅游公司可以称职地进行弘一法师史迹导游,我想还是请市宗教局安排为妥。于是,我给胡晓泉局长打了电话,胡局长很热情地应承了,让我与其办公室的小黄联系。从小黄处,我得悉确定卢传家科长接待。
清源山弘一法师舍利塔
清源山弘一法师舍利塔遗址
十几年前,传家曾是与我同座楼办公的同事,彼此熟悉。此次我分身乏术,但由他接待台湾客人,我是放心的。只是他告诉我,因单位车辆紧张,目前还无法落实。
次日即是元宵节,我一早挂电话去陈女士的房间,无人接。上午我参加“闽南文化论坛”,见到龚书绵教授,知道陈女士参加组委会组织的“闽南文化一日游”,乃请龚教授传话,告知次日宗教局的接待安排。我放心不下,晚八时,估计陈女士已就餐完毕回酒店休息,就前去找她以当面告知,但敲门多时并未应声。我猜想她一定是上街去观元宵街景了,无法联系,便在服务台写了一张纸条,请服务员转交。
第二天一早,我先拨通传家的电话,再次询问是否照常进行?传家半玩笑地说,领导交待的事,我怎敢随便变卦?派车的事我正在想办法。随即,我拨通了陈女士房间的电话。当她知道我的安排后,连声道谢。
中午时分,忙完汤先生在海交馆的讲座,我又拨通传家的电话询问。传家告诉我,上午他陪同陈校长参观了弘一法师纪念馆、晚晴室、弘一法师舍利塔等几个点,陈校长很满意。她说没想到这次来泉州,能实地看到弘一法师的史迹,真切感受弘一大师高尚人格精神和无我境界,真是不虚此行。今后要带更多的台湾友人再来,在寻踪弘一的遗迹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健康人格。我心释然。
一晃八年过去了,我与陈应琮女士未再谋面。从几度返乡的龚书绵女士那里得悉她对探访弘一法师的遗迹仍萦怀于心。在纪念弘一法师出家100周年之际,非常期待陈应琮女士能带领歌唱团重游刺桐城,清歌一曲: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作者简介
【王伟明】1983年8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理论政策文史等方面研究,并担任《泉州政协》、《泉州人大》等刊物主编。曾主编《中国共产党三明市组织史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郑成功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郑成功与台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多部著作。在《中国政协》、《政协天地》、《人民政坛》、《泉州文学》等发表作品数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