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福建南安——九日山摩崖石刻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 2018-03-21 | 41655 次浏览 | 分享到:

       九日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南安市丰州镇旭山村,晋江北岸。山之东、西两台有晋以来历代石刻共75方。有反映海外交通的祈风石刻13方,记载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员为番船祈风,预祝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史实。还有蔡襄、苏才翁、苏绅、虞仲房等人的题刻。


    题刻内容有景迹题名,登临题诗,游览题名,修建记事,海交祈风等。其中有关海外交通、航海祈风石刻13方,记载自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泉州市舶司及郡守等地方官员登临及为番船祈风的史实。是研究宋代泉州港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也是中国人民与亚非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书法有真、行、隶、篆。以宋蔡襄、苏才翁、苏绅、虞仲房及清代马负书所题为佳。现摩崖石刻保存完好题刻。

    九日山高80多米,有东、西、北三峰(亦称三台)环拱。东、西峰的山崖上现存宋乾德三年 (963)至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历代摩崖石刻75方,以宋刻为主,共59方。此外有元刻 6方、明刻9方、清刻1方,留名人数达250 人。著名的有宋代蔡襄、苏才翁、苏绅、虞仲房等。内容包括景迹题名15方、登临题诗11方、游览留名29方、修建纪事 7方、祈风石刻13方。祈风石刻记载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至南宋咸淳二年 (1266) 泉州官员为航海船只举行祈风典礼的情形。典礼由泉州郡守或提举市舶使主持,率领僚属等,祭祀海神通远王,事毕登临览胜,勒石为记。在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的石刻中,明确记有于夏四月和冬十月“舶司岁两祈风”的事实,说明祈风典礼一年举行两次,航船按照季风风向和海流方向以顺利驶入或驶出泉州港。在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石刻记载参与祈风的人员中有“开封赵汝茂” 等 3 名,赵汝茂曾任提举福州路市舶,并据其在泉州时的见闻写成《诸蕃志》一书,为研究中外交通史的重要文献。这方题名石刻正可为该书的编著作一注脚。宋代祈风石刻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是中国人民与亚非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在西峰的峰顶上有利用天然岩石雕成的阿弥陀佛僔,袒胸趺坐于莲座上,高 4.5米、宽 1.5米,系乾德三年(965)陈洪进割据泉州一带时所造,属五代十国末期。为保护石佛,清初修建一间石方亭。西峰东坡峭壁上刻楷书“九日山” 3大字,字径86厘米,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福建提督马负书所题。

    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番舶,要靠风驾船。来泉的番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宋代石刻有十方记载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情况,“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大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泉州府志》记载“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山中几乎无石不刻字。历代名人题刻甚多,从书法价值应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

     九日山得名,一曰晋代南移的人每年9月9日均在次登高北望,一曰古代一道人自言从戴云山最高处到次走了9天路程。据明·黄文炤《九日山志》载,全山有三十六奇景,其中的秦君亭、姜相台、无等岩、廓然亭、翠光阁、聚秀阁、御书阁、琴泉轩、乱峰轩、思古堂、墨妙堂、肉身佛、翻经石等名胜,是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名士雅集宴饮赋诗之所。宋·钱熙《九日溪景偶成》:“渔家深处住,鸥鹭泊柴扉。雨过山迷径,潮来风满衣。岸幽分远景,波冷漾晴晖。却忆曾游赏,严陵有旧矶。” 

    第一次是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朱熹与好友傅自得(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傅自得》)登游九日山,这次憩游历时9天。朱熹在廓然亭咏《题廓然亭》以记游(见下“廓然亭”),还写下《题九日山》诗:“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仰观天宇旷,俯叹尘境窄。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碧。闻公绪茅地,复忆□畴昔。年随流水逝,事与浮云失。了知廊然处,初不从外得。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吟啸明月中,秋风桂花了。”此外,还题有《赠岩僧》诗一首:“岩中老释子,白发对青山。不作看山想,白云时复还。”
<div style="color:#5B4631;font-family:' font-size:14px;background-color:#775d10;'="">    第二次是淳熙十一年(1184年),朱熹和永春理学家陈知柔结伴重游九日山,在莲花峰有和陈休斋的游山感怀诗石刻诗一首(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山川·莲花峰》)。朱熹重游九日山时,依然与禅僧交游唱和,如《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几年回首梦云关,次日重来两鬓斑。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