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乡愁记忆】泉港万顺侨楼
来源:福建文化网 | 作者:陈凤黔 黄美良 | 发布时间: 2020-09-21 | 29012 次浏览 | 分享到:

福建文化网讯陈凤黔 黄美良万顺侨楼,位于省级“侨胞之家”泉港区后龙镇许厝村,是旅马华侨黄进财兄弟出资建盖的民居。整座楼背靠岩山,面向湄洲海湾,坐北朝南,东西通长41.9米,南北通宽66.2米,占地面积2469.8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院,共有房屋一百多间,是泉港区规模最大的南洋楼之一。

 

岩山,古称大圣山,海拔虽只有134米,确是泉港沿海一带山脉的制高点,府志县志都称之“岩壑幽胜,堪舆家以为大象卷湖之势”。传说曾有仙人在山上席地而坐休息,留下仙迹。岩山峻美灵秀,其山脉就像臂弯拥护着许厝村,万顺侨楼刚好依偎在臂弯的中间。

 

穿过村里戏台前操场,沿着小路在拐角处,只见一座别具风格的洋楼呈现在眼前,从楼房的侧面足于目测其建筑面积之大,围绕着洋楼的龙眼树郁郁葱葱,不知陪伴了它多少年,它们依偎着在流淌的岁月中静静守护着海外游子对家国的眷念。

 

迈步在侨楼的屋廊间,不禁感叹在泉港曾经还处于小渔村的年代竟然能建造这么一座工艺精美的楼房。洋楼最显著特点就是主人通过雕刻、文字、图画等,将当时的文化信息进行传递。楼内雕饰有木雕、砖雕、石雕及灰雕,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立体感强;雕琢内容丰富,有花禽鸟兽、山水人物,各具韵味;窗户款式多样,有圆、拱、菱、方,装饰巧妙;门墙壁柱书画点缀,墨、彩、素等,色彩斑谰。

 

侨楼前院为1953年建成的二进五间张双护驾前回廊的闽南风格古建筑,土木石结构,有房屋69间。主楼一层,屋顶满铺筒瓦,两端屋角燕尾脊高高翘起,典型的闽南“皇宫起”风格。主楼正大门楣上木漆堂号“万顺 黄记”,这是闽南人家族观念重的典型表现。大门两边贴着南洋风格图案彩釉瓷砖,檐梁下的木雕刻精致细密。进门内为天井,两侧花架摆放兰花等盆栽,显得房屋更为古朴雅致。正厅层高7.9米,中间为祖厅,供桌上摆放“观音菩萨”和“土地公”神龛 ,供桌的两侧各开一门通往后院。正面墙体整面是木墙板,中间挂着书写“積德餘慶”木刻牌匾。下方是惠安县人民政府颁发给黄家题写“乐育英才”的牌匾,表彰他们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奉献。主楼现可见的门柱木漆对联有12幅,正厅两侧主梁柱上书有“远渡南洋望岁岁生意兴、安居仁里思代代子孙贤”,通后院的两个门正上方各雕刻一枚红色五角星,门两侧分别书写对联“克勤克俭千家乐,同心同德万户春”“春色满园人共庆、东方万里物皆新 ”,代表了主人对家国美好生活的愿景。正厅两侧的墙上挂着黄氏族亲的合照,可见他们家庭和睦、融洽。主厅两侧为厢房。外围两侧回廊式护厝为石构建筑。周围庭院有四个石板埕,分别为前埕、后埕,及东、西护厝天埕。院子右前方一口古石井,是那个年代村里乡亲的主要取水源。 

 

 顺着前座通道来到后座院子,后座始建于1976年,集泉港传统石构建筑和南洋骑楼建筑风格为一体。主楼三层,左右护厝两层,有房屋45间。后座院子的前埕宽敞,两前侧花圃内各种一棵松柏,还有铁树等长青植物。右侧一口古石井,上标刻挖凿时间“Sep 25,1976”(1976年9月25日),石井四周石条辅以井台。主楼楼顶正中牌坊上采用灰雕刻着“万顺侨楼”,牌坊中间的圆口原来镶嵌一个南洋时钟,作为那个时代的稀罕物,高高挂在楼顶,成为村中乡亲工作、生活作息的指南。后楼的特点一是对联多,细数共有22对,对联内容包括:“庆佳节拥军爱民谱新曲  迎新春抓纲治国展宏图”“立大志上山下乡干革命 献青春广阔天地炼弘心”“旭日普照九洲大地一片红  东风劲吹万里河山尽朝晖”等,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特点二是彩釉装饰多,“长凹”型的走廊墙壁上多采用彩釉瓷砖装饰,各式图案19副,花鸟、山河及泉州的名胜古迹皆囊括其中。特色三是石刻木刻精美,其中团字为一大亮点,有砖雕团字6图,木雕团字8图。一楼骑廊正中石柱刻楹联“朝霞璀璨一室欢,稻菽碧橙群黎乐 ”。二楼骑廊正中桌上供奉观音、土地公,上方采用蜘蛛网穿斗式木雕刻,两边石柱刻着原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泉港文史资料》顾问柳影中先生题写楹联“人康物阜开盛世,翠影岚光壮大观”。三楼正中墙体是“花兽”图形镂空石雕,上左右贴有花草飞鸟图形彩釉瓷砖,下方为“双龙逐日”石刻,两侧石柱上刻楹联“沧海红霞增福泽,岩山紫气聚祥光”一幅。两边的门是二楼往三楼通道,门楣上方各刻“万顺”“南侨”,为主人在马来西亚的商号。 

侨楼建筑上的考究体现在各个细节。楼房的后墙体用条石砌成,采用凸柱结构,增加房屋的牢固性。每层的阳台装有滴水瓦当,都以彩釉鱼兽款式,既防止雨水堆积又造型精美。前座与后座庭院的石埕宽敞,宅邸屋顶的雨水通过滴水兽汇入庭院,顺着周围浅浅的水槽流向角水口,曲折流出室外,代表财气之水在宅中环绕。 

1903年,万顺洋楼的牵头出资人,时年13岁的黄进财及众兄弟迫于生计,便背井离乡,开始了异国他乡的谋生之路。期间,他干过木工、码头工等工作,历尽艰辛,开创实业。经过几十年的打拼,他创办经营的船厂、橡胶厂、银行得到蓬勃发展。黄先生生意场上“敬业崇尚,无论利盈,皆以诚相待,守信达人”的经营作风在海外广为赞誉,堪称美谈。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黄先生事业有成后,时时牵挂着家乡的发展,他忘不了自己当年所饱受过的无文化之苦,深知只有教育才能改变的人的命运。1955年秋,他回到家乡独资4万元创办顺南小学,为家乡儿童提供免费入学,并常年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经费、教师工资等。1956年冬校舍落成之际,当时岩山乡人民政府颁发给黄进财先生题写“热心教育”的石匾;惠安侨联颁发给黄进财先生题写“黄进财先生侨商巴东 秉性热情公益 一九五五年独资修筑村外溪桥二座 本年又兴建顺校舍一座 其弟三财先生任建筑事宜 族人争助功力以竣其功 乃棠棣之花一时齐放财力并行贡献 创造桑梓幸福 表而誌之 以垂纪念  ”的石匾予以表彰、铭记。

 

    1981年,黄进财先生病危弥留之际,嘱咐其子女继承资助顺南小学,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黄顺发先生系黄进财先生长子,他在父亲一生尊师重教精神陶熏下,在马来西亚巴生港口创办华语学校,同时遵照其父“要继续关心支持家乡教育”的遗嘱,担负起为家乡捐资助学的重任。1992年春,黄顺发返回家乡,走访考察了其父创办的顺南小学,返回侨居国后,带头组织了黄福美、黄玉枝、黄德发、黄杏福等侨亲集资人民币25万元兴建了顺南小学教学楼。1995年,后龙镇决定创办顺南中学,黄顺发先生在海外得知消息后,与黄玉枝、黄杏祥一起捐资该中学的先期建设资金。1997年春,他和黄杏祥先生返乡探亲时,亲眼看到新创办的顺南中学发展壮大,又慷慨解囊捐资人民币114万元兴建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一九九八年六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黄顺发先生 “捐资办学纪念”章,同年十一月又授予“乐育英才”牌匾,以表彰其为家乡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

 

当年,黄进财先生在关心家乡教育发展的同时,也时刻牵挂家乡亲人的生活。吾心深处是故乡,千里侨批起洋楼。1953年初,他将款项汇给在家的三弟黄三财,委托其建盖房屋,以改善家人的居住环境,由于资金充足,黄三财请来当地有名的木匠、石匠师傅,准备建造一座当地最美观的大厝。从未受过文化教育的黄三财却对传统文化很是喜好,请地方的文化名人来指导,书写楹联、标语等,并以木雕、石刻、油漆的工艺融入到建筑中。侨楼分多次修建并于1982年全面完工,当时以其宠大的建筑规模及精美工艺而闻名乡里。1983年,侨楼里有了村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当年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匮乏,周围的乡亲每到晚上都会聚集到侨楼来观看节目,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侨楼曾经风光一时,如今在周围现代楼房的映衬下显得陈旧,却依然静静诉说着华侨当年爱拼敢赢,不畏艰苦,外出“探食”,有所积累后,寄钱回乡“起大厝”的历程,楼里的一砖一石都融入了海外旅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情感寄托。

万顺洋楼,在建造工艺上,施工质量高,显示了闽南侨乡工匠高超的建造技艺;在建筑样式上,混合了闽南传统与南洋风格,代表了当时侨乡的文化品味,对研究当地侨乡文化与建筑文化有着积极作用。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