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非遗保护传承之路:中国还有多远要走?——对福建永春纸织画的调研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 2017-07-26 | 30103 次浏览 | 分享到:

周文虎大师与实践队成员亲切交流

    华夏文明,熠熠生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意义非凡。我国的非遗种类之多,分布之广,成就之高,更是世所罕见。可是由于我国非遗保护传承起步较晚,加之长期重视力度不够,投资规划不足,法规制度不完善等,其前景堪忧,很多非遗日渐式微,濒临失传。


此次,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石泉拾美”实践队就以福建永春纸织画为切入点,深入调研其生存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未来发展之路,并由点及面,思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我们还有多远要走?


与纸织画的“初遇”


近日,成员们来到了纸织画传人周文虎老先生的工作室,受到了热情的欢迎,接着周老先生带成员们参观欣赏了许多纸织画作品,并示范了纸织画的制作流程。其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永春,是于2000年被命名为中国纸织画之乡的,其古称为“桃源”,地处闽南金三角的北部,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培育了永春浓厚的文化底蕴。


永春纸织画是闽南侨乡永春县独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的百花丛中,与杭州丝织书、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举世闻名的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韵味表现世间物象,可谓东方一绝。而纸织画把一幅中国画用特制的利刀,切成宽仅2毫米、头尾不断、细长的纸丝作为经线,用与经线一样宽的纯白宣纸丝作纬线,再像织布一样放在特制的纸织机上穿梭交织,然后裱背成画。这样一来,除保持中国画特具的品格之外,还多了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这又是一绝。正如清代泉州翰林陈肇仁在《纸织白鹤幛诗》中写道:“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我闻桃源场中客,妙技别出关徐荆;并力劳作万万缕,缕以素纸痕分明;烟云斯须出素手,笔墨化尽恒畦。” 


纸织画的生存现状


    据周老先生介绍,他师承黄永源,黄永源大师看重他的人品、义气,为他取艺号:义亭;他在拜师学艺的同时,潜心揣摩国画、年画、连环画等各种画种的技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经过三十多年的精心研究和实践,他的技艺获得三个突破:一是规格突破,一九九五年一月制作成功百米巨幅“中国古典万里长城图”纸织画;二是布局突破,用拼方形势,能织题材广泛、色彩丰富的多种图案,称为“周氏拼方”;三是图面突破,能巧织双画图样,可用于大厅陈列或屏风装饰。可见纸织画在周老先生手中现今已经实现了很多有益的创新。而且在2000年他就创办了永春纸织画学校,并且成立了全国首家民办纸织画研究所——永春义亭纸织画工艺研究所。在以周老先生和其他一些传承人及老艺术家的带领下,在政府的积极支持下,纸织画在永春蓬勃发展着,全县纸织画作坊已增至二十多家,一批新的传承者队伍也正在形成;而且纸织画更是走进校园,走向青少年,让下一代更加了解和珍惜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纸织画更是走出国门,蜚声海外,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还有不少企业家前来洽谈商业合作事宜,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纸织画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其未来必定是光明的。


    纸织画面临的问题


虽说纸织画发展很快,但它的传承和保护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就这点,队员们也与周老先生进行了交流,听取了他的看法:


一,从业人员老龄化。目前,永春经营纸织画的传承人,年纪最小的都已超四十多岁,而新人们有的技艺还不纯熟,有的缺乏耐心与毅力,半途而废,更有的不想以此为职业来发展等等,使纸织画技艺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时期。


二,意识守旧。目前有的传承人还是不愿把真实的技术“诀窍”向外传出,受“传媳不传婿,传内不传外”思想的影响。还有一些艺人对革新手段也相互保密,不能形成共赢发展链。


三,缺少懂艺术的人才。过去的艺人,要自己创作、自己绘画、自己裁切编织,自己裱褙、自己销售。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后,不懂绘画的商人看到纸织画是“本小、工大、利润高”的行业,跃跃欲试,千方百计想兼营纸织画。商人只讲经济效益,不谈艺术,违背了价值规律,艺术性的深度和厚度不如前辈。商业意识的存在,使市场复杂化,主次颠倒,艺术变味。


四,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产品更新缓慢。现实中,纸织画产品的题材老旧,十年前和十年后无大变化,不能适应时人的审美需求。


五,价格高昂。天价是堵死销路的致命伤。市场开放是好事,然而,若认为纸织画是独一无二的稀罕产品,把价格越提越高,会让客户无法接受,望而却步,堵死了自己的销路。更让普通大众认为纸织画高不可攀,最终加速纸织画的失传。


    纸织画的未来,非遗的未来


调研是为了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予以解决。实践队员们经过了一整天的调研与考察,并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其想要探寻的就是:纸织画的未来在何方?而在它背后,中国的非遗保护传承之路又还有多远要走?


对与纸织画在今后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首先,当地政府等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并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在制度上促进纸织画传承,防止纸织画失传,如利用侨乡优势,吸引侨商建立纸织画发展基金;支持更多的年轻人围绕纸织画展开创业创新;建立传承人协会,定期举办交流培训;与有关院校合作培养后进人才;加强纸织画在国内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国宝等等,而且纸织画可以搭乘“互联网+”的东风,线上线下融合,在互联网这个广阔的平台上,推动纸织画走入大众,走进世界,走向未来。


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将“政绩诉求”上升为政治诉求,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保护与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认同息息相关。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在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文件的基本框架内,架构自己的具体的非物质遗产保护思路。而不是从本地区、本单位乃至个人的短期行为和政绩需求出发,来考虑非物质遗产保护保护问题。为此,各级立法机关必须加强和加快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明确职责和分工,确定具体的保护体制和法规,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政绩考核中。各级政府应该认识到文化问题的特殊性。目前有不少省份提出打造“文化大省”的口号。动机也许不错,但方法却大可商榷。因为文化从来就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一个自然生长的活态过程。文化是一棵树,不是一架机器,需要的是细心的照料和精心的呵护。应当认识到,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很丰富,但也很脆弱,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大多处在濒危状态中,政府目前要做的工作是借助这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上来,精心呵护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鼓励民间自发地培育和发展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于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多重申报主体,政府应耐心听取专家论证,理清不同申报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其次,从专家学者这个层面来说,应将理性的学术化的诉求转化为具体的感性的调查研究,切实做好对民间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的普查工作。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者一方面要抛弃一切学理上的先入之见,放下架子,深入民间,尊重民间的习俗和做法,尊重民间的首创精神,不能采取拔苗助长或移花接木的方法,用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方法强行将民间的思路和做法纳入自己的学术框架。另一方面,又要因势利导,将民间的素朴的文化诉求逐渐上升到文化自觉的高度,让民众充分认识到本土的民间智慧和地方性知识,在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价值和文化意义。


与此同时,发挥传承人的积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传承,传承人是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代表性人物,是传承着某一技术或技艺的有突出能力的代表者,这种技术和技艺蕴含着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因此,传承人特别是代表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鼓励并支持传承人创新创作和培训办学,给予其较大的自由度与灵活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明确其责、权、利的前提下,细化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围绕此制定实施的具体措施并监督落实,以此构建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可行的传承通道,并注重强化传承人的文化自觉意识等。


最后,要发挥普通大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作用,对其进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增强其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使之更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让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生活,进千家万户,让普通人自发地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才是根本之道。


虽然纸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作为一名国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信念是坚定的,决心是永恒的,我们绝不容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消失。


非遗保护之路:中国还有多远要走?我们就是答案,我们就是希望,我们就是未来。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