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泉州民俗农历七月伦流潽度
来源: | 作者:fjcvfjcv | 发布时间: 2017-07-26 | 31271 次浏览 | 分享到:
普度”是佛教的语言,是广施法力,使众生解脱的意思。传说地藏王曾发誓愿“众生还没有度尽,苦难还存在,地狱还没空的时候,一定不升天当佛”。地狱里没有鬼魂,没有苦难那是不可能的,阎罗王想让地藏王早日上天,想了个办法,在七月的时候清理地狱,把所有的大鬼小鬼全部放到人间求食。然后对地藏王说:“地狱空了,众生度尽了”。所以七,八月众鬼来到人间,百姓为了求吉避凶,便纷纷竞相祭祀供献。普度逐开始成为流传至今的一种习俗。



       泉州普度的风俗起源于宋代,起先只有官方举办,到明清的时候逐步转为民间仪式。起初,泉州地区的普度都集中在7月15(7月半,又叫中元节)那天举行,各铺各境为了炫耀自己的场面经常发生冲突、纠纷、械斗。为了平息这种现象,各乡里老大贤达人等出面调解,按铺按境分开普度的制度就开始流行了。这种分开普度的方法在当时即能够避免竟摆筵席竞相显要,暂时性缓解了各铺各境的封建矛盾,也避免了商人投机行为引起的缺货现象。



       泉州地区最早实行这种普度方式的只有泉州府以及安海城两域。随着泉州老城的多次拆建,各铺境普度的风俗恐怕已经保留残缺了,只有不农不市的安海至今还完整的保留这种民间仪式。

        上世纪90年代泉州市政府为了抵制“封建迷信的回潮”,颁布了《关于禁止“普度”封建迷信活动的通告》。到目前为止,普度仍然存在,只不过已经不像多年前那样夸张似的热火了。但是这种民间仪式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消失,因为每一种民间仪式的文化体系都具有深刻的历史延续力,普度这种民间仪式将会随着时间而保留下来,变个更适应民众生产生活的方式保留下来! 



         每年农历六七月间, “普度”日来了,一些省吃俭用的村民,纷纷“慷慨解囊”。天刚亮,就早早起床“赶虚”,购买鸡鸭等供品。    

   农历七月,是做普度的月令。所谓普度,即普度众生之意,而普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以丰盛的菜肴酒食施舍给无主孤魂散鬼,因为有子孙的鬼魂,有的由僧道做撞事超度出地狱升天堂,大都供奉在自家的厅堂中,子孙既为他们做忌辰,一年又有清明节、中元节及年兜几次大型的奉敬,自无饥寒冻馁之虞。只是那些在战争在天灾时不幸罹难的死者,成为无主的孤魂散鬼,变成阴司地府的流浪族,这一些鬼魂,到处游荡,有时扰乱人间,造成灾祸,普度之举,就在于施舍衣食,甚至由僧道作法,超度他们出苦海,表现出善意的“鬼道主义”,而这也是为了让凡间芸芸众生不被这些无主孤魂散鬼挠扰而不安宁。



   普度在闽南侨乡村里,各村有各自的普度日,而在城镇像泉州城内、青阳、石狮和安海各镇,原先也集中于中元节这一天,后来因购买食品,延请僧道作法事及雇请傀儡或戏仔均有种种不便,以后由耆老共同会商,从七月初一日至月底,分铺境逐日进行,以解决集中一日之种种矛盾。

  普度之日,先由道士来张罗,首先竖起招魂幡并张贴榜文,曰“竖幡”、“贴榜”,泉州人称“竖旗”,实乃误称,竖幡以招引亡魂来接受普度,贴榜则明确规定来此接受普度之众鬼魂的类别、时限、入境路线以及普度之时日,过去招魂幡常利用乡中进中者回乡于祠堂前竖旗显耀之旧旗杆,多数于普度坛前竖立高大之旗杆,再升上招魂幡。



  普度榜文由黄纸写成,因内容繁杂,常用整张的二至三张黄纸粘接而成,贴于坛侧的墙壁上,待普度诸仪俗礼毕,在化纸时一并撕下焚化。此外还须在大宫口或祠堂前之广场上搭起普度坛,三面用帆布围起,坛上用篾皮为骨架,糊了一尊高可丈余的“大士爷”,青面獠牙.身披盔甲,看来这就是最古老的男性“观音大士”,闽南之有此俗,说明渊源十分古远。“大士爷”的两侧,又有各种纸幡、“赦马”等物,“大士爷”神前,点着巨香、大烛,气氛威严阴森,小孩不敢仰视。



  神坛之前,又高临时搭起的平台,在神前摆着一席廿四味的大篷,常用最大号的海碗,用食盐铺至碗面,然后由每家提供的熟肉二斤,用刀在肉中切一细缝,插入书写名字的小纸条,以免散筵后发还时弄乱,由这条熟肉条沿海碗乾环绕叠起,层层用细尖竹枝固定,叠约二尺高度,再在上面摆上鱿鱼、猪筋、大虾等项计廿四味之多,是为全席,东石玉记为了祭祖及普度等节日之用,特用锡打造一套筵碗及酒瓶爵杯果合馔盘等祭器,至今已成为珍贵之风俗文化古董,正筵而外,“大士爷”前还摆了特大的寿龟、寿桃、米粽等等供品,为了弭灾祈佑,供品务大而丰。各家各户亦另有供奉。



  公筵而外,各家各户为表虔诚,正筵之旁,不少家境较富裕之商户、富农,另设私筵供奉,筵席之外,各家各户均用“盛篮”及“斗笼”供奉熟食的龟、棘、粽、米粉、面粑、面线以及白米、面粉、乃至整箱的“万全堂”药酒以及一瓮瓮的土产37度米酒或地瓜酒。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孤魂散鬼在“大士爷”的指引下,尽情饱食畅饮。



  神坛对面,搭起戏台,搬演傀儡、戏仔及稍后的九甲戏戏演几日,向无定例,每日演中、下午及夜晚三节或午、夜二节,亦依各乡情况而定。

  神坛前面空地上,也糊了一个大“缯”,作为轮回超度的象征物,待诸鬼魂酒足饭饱之后,由道士作站,仗剑步罡,吹牛角螺摔草席等等程序之后,便进入“牵缯”仪式,道士引数人转动“纸缯”,口中念念有词,代表历过轮回而超度出苦海,至于夜间是否还有放赦马打地狱城等节目,视各地情况而定。

  诸礼已毕,便是撤筵席,烧金楮放鞭炮.紧接着便是化纸,把招魂幡、黄榜文、“大士爷”、“纸缯”等等连同为数甚多的金纸一起焚化。普度至此结束。

  普度之村.也常宴请来本村看热闹的亲戚朋友。普度日一般为七月十五日,惟有泉州南门外的唐厝村,因七月中旬适逢倭寇人侵,,唐厝人逃难在外,至十八日才回乡补做普度,此俗一直延续至今。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