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公告
更多>>
来源:泉州晚报 | 作者:郑清井 | 发布时间: 2020-12-17 | 19144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的父亲生前告诉我,他一生曾经建过两次房子。第一次建房时,由于房址没有选好因而没有成功,直到1984年才建成了一座两层的“土屋”。我就是在土屋出生、在土屋里成长的“农村娃”。
   土屋,有人叫它“土楼”,也有闽南人称呼它是“土厝”。理所当然,土厝是以红土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也是乡亲们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上世纪80年代许多闽南乡村人家遮风挡雨的地方。
   土厝里留下了许多成长的记忆。小时候我不懂事,偷过母亲的十元钱,塞进房间床底下的墙洞里,任凭她怎么找也找不出来。后来,在母亲的“威逼利诱”之下,我自己乖乖地爬到床底下,从土墙“老鼠洞”里把钱拿出来还给她。
   土厝简易。每当房间里的瓦片被强劲的台风吹得移位时,雨水便会噼里啪啦地落到房梁上、地板上,我常常小心翼翼地爬上木梯子,自己把屋瓦盖好,顺便“安装”一小块长方形的玻璃在屋顶上,让光线更多地照进我的书房里。
   后来,我到镇上读中学,和村里的许多同龄伙伴在学校里过起了寄宿生活。我周末才能回到家里,所以我的房间常常被父亲用来做临时招待“挑夫走卒”的客房。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或正月十五,家乡会请梨园戏剧团来演戏助兴,我家靠近家乡的大会场,所以经常有演员来我家免费借宿。我常抱怨父亲没有经过我的同意,随意把我的私房让给别人住。父亲却说,他们出门在外,生活不容易。
   2011年,土厝成了危房,到处漏雨,顶梁柱也经不起风吹日晒矮了一大截。我们兄弟俩在外谋生,经常担忧着父母的安危,尤其是在台风雨的日子。那一年,我们请族亲帮忙,拆掉了危房,在原址上盖起了一层砖房。
   由于当时我们兄弟俩在外工作,建房的重担自然落在了父母亲肩上,他们忙里忙外,请师傅和亲人帮忙,挖地基、搬运巨石、捞沙子做混凝土、买建筑材料……
   父母是这座新房的建造者。2014年,我积蓄不多,没有勇气建第三层楼。父亲三番五次打电话和我沟通,他说师傅信任我,愿意让我把工钱和部分材料钱先欠着,把房子先盖起来再说。他常说:“俗语有言,富贵不离祖!老家是一个人的根,即使将来能有所出息,我们也不忘祖、不忘本,因此老家必须要有一座房子。”这也是许多闽南人家的夙愿。于是,我们把第三层楼建了起来。
   几年过去了,我早已付清了当年欠下的材料款、师傅工资,也在泉州市区买了一套学区房。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回到老家小住几日,当我在宽敞明亮的房间、客厅里看书、写作、看电视时,心中小小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忆苦思甜,我最怀念的是我平凡而伟大、勤俭节约的父亲——曾经含辛茹苦撑起我们这个家、我心里最敬重的男人! 郑清井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