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洞坐落在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的琼花山麓,是南安独一无二的佛道两较合一的胜地,新加坡佛教会长常凯法师和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因为琼花山的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历史悠久,令人有沁人心脾之感,而把天心洞称为"泉南圣迹"。 天心洞始建于隋代,先称天香寺,为南安三大古刹之一,后改为道观,祀奉八仙,是南安唯一保存道观面貌的道教基地,其间有大量宗教文化传说。例如,八仙惩恶龙,观音与八仙交换寺观,观音在五里桥头建海潮庵镇潮,八仙用龙津配药驱瘟疫,八仙给杨仙公太乙真人仙杏等。这些传说大大丰富了宗教文化,许多景点和地名都与传说故事千丝万缕脉络相连,如龙潭、水阁、潭底八巨石、困龙山、海潮庵、狮子山碧云寺、仙迹岩、杏宅等。
著名的佛寺天香禅寺与天心洞道观紧邻,道观与寺院互为依存,相映成趣,可谓"释道归一统,仙佛成一家"。大名鼎鼎的郑成功曾到天心洞祈梦,闻名海内外的杨仙公太乙真人的金身都到天心洞进香,带有十分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宋代大儒朱熹曾到此一游,称这个地方为"晨昏两不见日之地",意思是说,这个地方两边都有高山阻隔,早上和傍晚都风不到阳光,是一块风水宝地。
天心洞自古至今,除颜子良、黄续翁于隆庆、崇祯两代在此主持列炉炼丹之外,均由僧人住持。近代赫赫大名的弘一法师曾飞锡至此,题下楹联:“佛放净光明,心生大欢喜。” 现存洞宇为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晋江安海王源远立有《重修天心洞碑记》嵌于右侧壁洞。进深各三间,歇山式砖石木结构。洞前有石构平台,与跨涧石桥相连,围以栏杆,便于观赏瀑布,倾听水声。 在琼山一带,还有“龙潭洞直通陈坝(今石壁水库底)”之说。据传清嘉庆丁丑年(1817年)大旱,龙潭水涸,潭底石壁上留有明隆庆壬申年(1572年)九月泉州府丞丁一中登游天心洞题诗勒石的五律一首。诗云: 万峰环萃颠,一径入云烟。 地脉连沧海,天心下碧泉。 仙源犹有路,人世岂无缘? 倚阁凭栏处,尘襟已洒然。 可见天心洞出神入化,来历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