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宫门,亦称圣贤门,在府文庙西南边、棂星门西侧,面临南大街(今中山中路,金鱼巷口对面),坐东朝西。
泮宫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柯述还旧址(即今址)建孔庙时,即建有泮宫门(圣贤门),位于现孔庙西边,面临南大街,原为牌坊式建筑。
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泉州太守刘子羽赎庚门旧地,辟门西向,以揖紫帽之峰。门内横跨石桥,因南溪支流入自巽方,遂凿长河浚青草池,纳潮汐于桥之下。
泮宫门宋时建筑年久废圮。1914年,南安华侨李功藏捐资修复,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仿木建筑,歇山顶,三层三开间楼阁式(牌楼),底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楼上撰有楹联:“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1987年和1998年曾有过两次修缮。2003年3月总体维修,原建筑全面拆除,按原规制重建,彩绘屋脊、龙形雕塑、雕梁画栋;12月竣工。重建的门楼上的“泮宫”2字,拣取科举时代泉州最后一位状元吴鲁名篇《百哀诗》中的“泮”、“宫”二字。泮宫门楼旧屋顶整体下架,平移到70米外的蔡清祠东侧,置于1米多高的底座上,在绿化带上安放。该旧屋顶长6.25米、宽5.55米,重达22吨。
大成门外为露庭。露庭宽66米,深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露庭东西为二栅门,原系木牌坊,后改为石构建筑。东栅门内写“贤关”,外写“礼门”;西栅门内写“圣域”,外写“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