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丛竹”石牌坊,耸立于泉州旧城区北门模范巷,即在今泉州市第三医院内。清道光《晋江县志》将它列为“宋坊”①;1983年1月,泉州市(小市)人民政府以“朱熹小山丛竹坊”之名公布为第二批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界定为“南宋”②。这座石碑坊是与南宋大理学家、大教育家朱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是否为“宋坊”呢?对这个问题应当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准确地显示出这座石牌坊的文物价值,以免以讹传讹。
“小山丛竹”石牌坊,座南向北,系由花岗岩石构筑,属冲天式,为两柱一间,高3.70米、面宽3.75米,颇为简朴大方。其两柱上端饰以葫芦形顶,两柱间仅横架两条额枋,在两条额枋中间嵌有一方长方形辉绿岩石字版(石匾额):正面阴刻朱熹手书行楷“小山丛竹”四个繁体大字,横幅式,字径27×25厘米,落款“晦翁书”三个行楷繁体小字,阴刻竖排;背面阴刻徐之霖题写的楷书《自为记》,可惜字迹已漫漶不清。
幸喜清乾隆《泉州府志》和道光《晋江县志》在介绍小山丛竹书院的条目中都录有徐之霖的《自记略》③,为研究“小山丛竹”石牌坊的来历和判断它的建造年代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现抄录于下:
郡治东北有高阜地,气独温,温陵之名实肇诸此。宋徽国文公朱夫子,种竹建亭讲学其中,自题曰“小山丛竹”,固胜迹也。历久倾圮,修复阙人。明嘉靖间,通判陈公尧典重构斯亭,更名“过化”,且镂夫子遗像以崇祀之。后复为兵燹所毁,基址侵作民居,石额没于卒伍,像则碎而为三,委置五贤祠壁隙,亵渎先贤不亦甚软!岁甲成予判是郡,访求夫子遗迹,吴子方皋为予历历言之,偕往省视,茂草绵芊,几莫能判,虽寸椽片砾亦荡然无存矣。窃不自揣,锐矢兴复,仅节一岁所支俸钱,于乙亥之秋龙材而经始焉。寻复穷诘石额,所往藏者知不能隐,乃得还归故物,为循旧址而楹竖之,躬亲指划,虽寒暑弗避。亭既成,于五贤祠壁移夫子石刻像,召匠补辍,祀于亭中。己卯秋,泉士之登乡荐者数倍往昔。又一载,予思非另建讲堂不足以广夫子佑启之遗爱,乃向提台王公于亭左乞闲旷地开辟营造,阅岁而成。以“诚正”名堂者,盖扶夫子心学之渊源也。亭之后构书屋,前后六间,为士子藏修息游之所,额曰“瞻紫”。右畔筑六角小亭,检化残简,额曰“敬字”,前后围列,森玉滴翠盈阶。祠门之外仍竖坊表于通衢,俾人知所礼。
从徐之霖的记载来看,这座“小山丛竹”石牌坊的出现是与南宋大理学家、大教育家朱熹曾在这个地方“种竹建亭讲学”有着紧密的关系。大概是受清道光《晋江县志》将此坊列为“宋坊”的影响,于是近人对亭与坊两者的关系产生了几种不同的看法。
2024-12-18
2024-10-30
2024-10-28
2024-10-28
2024-01-19
2023-12-14
2023-12-14
2024-12-18
2024-11-30
2024-10-14
2024-10-09
2024-07-24
2024-10-30
2024-10-20
2024-10-11
2024-09-24
2024-07-08
2024-03-18
版权所有 © 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www.fjcv.org)
志愿热线:0595-28881828 E-mail:fjcv66@126.com 闽ICP备17015848号-1
法律顾问:北京恒都(泉州)律师事务所主任 陈鸿才 | 广东华商(泉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李文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