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从专家学者这个层面来说,应将理性的学术化的诉求转化为具体的感性的调查研究,切实做好对民间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的普查工作。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者一方面要抛弃一切学理上的先入之见,放下架子,深入民间,尊重民间的习俗和做法,尊重民间的首创精神,不能采取拔苗助长或移花接木的方法,用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方法强行将民间的思路和做法纳入自己的学术框架。另一方面,又要因势利导,将民间的素朴的文化诉求逐渐上升到文化自觉的高度,让民众充分认识到本土的民间智慧和地方性知识,在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价值和文化意义。
与此同时,发挥传承人的积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传承,传承人是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代表性人物,是传承着某一技术或技艺的有突出能力的代表者,这种技术和技艺蕴含着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因此,传承人特别是代表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鼓励并支持传承人创新创作和培训办学,给予其较大的自由度与灵活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明确其责、权、利的前提下,细化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围绕此制定实施的具体措施并监督落实,以此构建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可行的传承通道,并注重强化传承人的文化自觉意识等。
最后,要发挥普通大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作用,对其进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增强其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使之更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让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生活,进千家万户,让普通人自发地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才是根本之道。
虽然纸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作为一名国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信念是坚定的,决心是永恒的,我们绝不容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消失。
非遗保护之路:中国还有多远要走?我们就是答案,我们就是希望,我们就是未来。
2024-10-30
2024-10-28
2024-10-28
2024-01-19
2023-12-14
2023-12-14
2023-06-27
2024-10-14
2024-10-09
2024-07-24
2024-07-11
2024-06-03
2024-10-30
2024-10-20
2024-10-11
2024-09-24
2024-07-08
2024-03-18
版权所有 © 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www.fjcv.org)
志愿热线:0595-28881828 E-mail:fjcv66@126.com 闽ICP备17015848号-1
法律顾问:北京恒都(泉州)律师事务所主任 陈鸿才 | 广东华商(泉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李文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