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会 员 查 询
会 员 申 请
乡愁在路上:古城渔镇
来源:福建文化网 | 作者:刘辉雄 | 发布时间: 2022-06-09 | 22597 次浏览 | 分享到:

清明过后,如逢大潮,人们喜欢在海堤边“扳罾”。这里是古城“港仔漕”的入海口,是海水和淡水交汇的回水湾,吸引着很多的鱼虾蟹。这是一种古老的捕鱼方式,用四根长竹子绑成十字形,挂在一根作为撑杆的粗实竹竿上,渔网就张在十字形竹子的四个顶端,放入水中,隔一段时间后拉起来,捕捞从网里游过的鱼虾。这时,总有很多人围观,我也时常远远地看着。记得一次,天下着蒙蒙细雨,百无聊赖的我,戴着斗笠坐在海堤石栏上看人家“扳罾”,脚下就是漫涨的海水,竟然抱着围栏上的石狮子打起了盹。邻家婶婆担心唤醒我惊吓坠海,悄悄叫来母亲把我抱回家。因弟弟的出生,母亲无法更多照顾我,我便大多生活在外祖父家。 

 

 外祖父家的“三层砱”因大门口的三级青石台阶而得名,因“造船世家”的声名而著称,弥漫着连绵萦绕的木屑和油灰的气息。在这“咸风腥味”的渔港小镇里,显得尤为特别,厚重而悠远。老屋的东北面是古城的边缘,越过陡峭的海岬壁就是大海了。极目远眺,西北角是连着姑妈澳的“石眠床”“虎尾屿”,东南角是“石狗尾”“烟墩山”,再绕过去就是塔子澳、圭峰塔了。

听老人讲,这片“城外厝后”的海,正对着“湄洲门仔”(湄洲湾出海口),是渔船出海入港的必经之路,这头有义烈庙“姑妈宫”、那头有湄洲妈祖祖庙,那里是神圣的“海之门”。这里的海风脚步劲健,波涛汹涌,恰似深沉雄浑的乐章,还有“石狗尾内变出”的神奇传说。

夏日傍晚、太阳西坠,几簇红光从云缝里迸出,在天空中留下一片片善变的火烧云。退潮了,大海恢复了平静,波浪亲切地舔舐着海滩,懒洋洋地退去。弯弯的沙滩、浅浅的滩涂,慢慢显露出水面的蚵石架、紫菜筏,还有滩涂上唰唰逃窜的“蟳仔”(小青蟹),在夕阳和云层的映照下,跳跃着点点碎碎的金光。最难忘的是跟着邻居小哥们“赶小海”了,背上腰篓、赤着脚丫,奔跑在浅水荡漾的沙滩上,耙虾、推揖,或沿着滩涂上深深浅浅的清水沟,到蚵石架下摸鱼仔、蟳仔,在礁石丛里“破蚵”(挖海蛎)。若是到了收紫菜的季节,趟水到紫菜筏附近,捡拾漂零在水面的紫菜……天慢慢暗下来了,赶海的人三三两两返回了,在岸礁小水窟里搓洗手脚、淘净腰篓里的小鱼虾,絮叨嬉闹之声随着吹过礁石罅隙的海风,带着水沫儿一起飘拂,变得空灵起来。

 

 对我来说,并不在意赶海的收获,那只是外祖母对我的历练。遥望海的那一边,憧憬海门之外的风景,才是我炽热的期盼和梦想。

每年春节临近,奔赴舟山群岛捕鱼的渔船陆续从沈家门返航,一拐进

公告
更多>>
活动
更多>>
热门推荐